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李盛波, 郑勇斌, 魏捷, 杨超
    腹部外科. 2019, 32(1):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9.01.010
    摘要 (3189) PDF全文 (30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间的有关腹腔镜辅助和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研究文献,对纳入研究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5篇;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0篇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合计4 199例,腹腔镜组2 118例,开腹组2 08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WMD=26.32,P=0.01),失血量少(WMD=-109.84,P=0.00),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切缘距离及远端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值分别为1.2,-0.20,-0.01,均P>0.05),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WMD值分别为-0.57,-0.67,-3.14,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75,P=0.00),1年总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1.17,3.36,均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定;漏斗图分析未观察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有望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 论著
    苏志向, 郭建明, 郭连瑞, 崔世军, 吴英锋, 佟铸, 刘一人, 魏立春, 张建, 谷涌泉
    腹部外科. 2020, 33(4): 265-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4
    摘要 (2404) PDF全文 (293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腹主动脉瘤依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症状型腹主动脉瘤(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及非症状型腹主动脉瘤(a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A),该研究旨在探究两者形态学数据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被诊断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107例病人纳入研究,以是否有相关的背部和(或)腹部疼痛分为症状型(27例)及非症状型(80例)两组,依据CT血管造影(CTA)的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主要的形态学指标(瘤体的最大直径,瘤颈,瘤颈的角度等)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sAAA组的瘤体最大直径大于aA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1.58) cm比(4.73±1.02) cm,P=0.047],瘤颈长度[(2.87±1.27) cm比(2.76±1.43) cm,P=0.711]及瘤颈角度(48.06°±36.06°比36.66°±21.65°,P=0.13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心性动脉瘤在sAAA组的比例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9%比30.0%,P=0.04)。瘤颈长度与瘤体最大直径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6,P<0.01),瘤颈角度与瘤体最大直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258,P=0.007)。结论 在sAAA与aAAA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长度、瘤颈角度的几何学变量中,瘤体最大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AA组中偏心性动脉瘤的比例相对较高,为临床上积极处理sAAA提供了支持。瘤颈长度与瘤体最大直径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瘤颈角度与瘤体最大直径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腹主动脉瘤形态学变量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但不能单以瘤体最大直径来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还应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以及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样会使预测及判定更加科学。
  • 专题评述
    吴现瑞, 张宗进, 兰平
    腹部外科. 2018, 31(1): 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1.003
    摘要 (3254) PDF全文 (2401)   可视化   收藏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伴随着低位、超低位保肛术式的开展,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困扰着结直肠外科医生。手术并发症不仅可影响短期手术疗效、增加病人负担和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可影响远期生存。因此,充分认识直肠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影响和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两个方面系统评述直肠癌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 论著
    许东波, 阙长榕
    腹部外科. 2017, 30(2): 127-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14
    摘要 (4859) PDF全文 (19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肠造口还纳术病人的临床特征,从而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131例小肠造口还纳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既往有无严重腹腔感染、腹腔放化疗、多次腹部手术史等高危因素,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低危组96例,高危组35例。病人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胸腹部增强CT、心电图、电子肠镜、消化道造影、心脏彩超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凝血、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等检查。病人入院后给予适当全身支持治疗,根据术前评估情况,切口选择经造瘘口处或腹部正中切口等部位进入,术后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切口换药、腹带包扎、腹腔冲洗等处理。高危组均于小肠造口术后6个月以上接受还纳手术,低危组2~6个月内接受手术。结果 低危组住院时间为(8.08±0.98)d,高危组为(12.34±7.55)d。小肠造口还纳术高危组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疝气、肠瘘等并发症较低危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率较低危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运动试验阳性的病人比阴性病人并发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危因素的小肠造口还纳术是一个具有极高风险的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常合并不可避免的多处肠管损伤或肠切除,术后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率高,恢复慢,费用高。
  • 专题评述
    费健, 赵治锋, 韩天权
    腹部外科. 2018, 31(1): 1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1.004
    摘要 (3487) PDF全文 (1840)   可视化   收藏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快、部分预后差的急腹症。目前在其治疗中,手术清创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其手术治疗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新认识结合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的资料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改善手术效果。
  • 院士论坛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19, 32(2): 7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9.02.001
    摘要 (2422) PDF全文 (1831)   可视化   收藏
  • 述评
    程张军, 周家华, 沈锋
    腹部外科. 2018, 31(2): 73-7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1
    摘要 (3565) PDF全文 (1808)   可视化   收藏
    肝切除术仍是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除肿瘤侵袭性因素、肝脏因素和机体因素外,手术类型、切缘宽度以及术中失血和输血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术后远期生存。肝切除术应以R0切除为目标,根据个体的肿瘤负荷、肿瘤位置和肝脏功能状况选择实施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切缘宽度。在确保足够的功能性剩余肝体积的前提下,对低分化、局部或伴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可优先考虑解剖性肝切除和宽切缘切除。术前应仔细评估和精确规划,术中精细操作结合低中心静脉压和血流控制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
  • 论著
    宋林杰, 李松岩, 那兴邦, 杨宇, 张红亮, 杜晓辉
    腹部外科. 2017, 30(6): 471-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5
    摘要 (3468) PDF全文 (177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访调查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2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随访1个月,统计病人肠梗阻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进行筛选,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7例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共有1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37%,经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术中所见证实,19例肠梗阻病人中炎症性肠梗阻11例,机械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其中年龄偏高、术前血红蛋白偏低、术前已发生肠梗阻、术前有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高、左半结肠癌的病人术后1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偏低、术前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无肠梗阻、无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低、右半结肠癌的病人;腹腔镜手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94,95% CI:1.019~2.664)、术前肠梗阻(OR=1.894,95% CI:1.019~2.664)、T分期(OR=5.542,95% CI:2.264~8.721)是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1.894,95% CI:1.019~2.664)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结肠癌病人术后肠梗阻发生概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应规避风险,采取例如选择合适的术式、改善病人一般情况等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 专题评述
    蔡开琳, 王国斌
    摘要 (2926) PDF全文 (1715)   可视化   收藏
    胃十二指肠术后淋巴漏主要是由于手术或其他创伤因素导致胸导管或腹腔淋巴管破裂使淋巴液进入胸、腹腔所致。一旦发生高流量淋巴漏时,经常导致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的丢失,病人出现营养不良而衰竭;另外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随着淋巴液丢失可引起体内淋巴细胞功能低下而继发感染,不仅延缓康复时间,严重者可造成病人死亡。淋巴漏后积极行营养支持治疗可帮助病人顺利康复。本文主要从淋巴漏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这几个方面对术后淋巴漏进行阐述分析。
  • 综述
    查立超, 李修霞, 周斌, 田蓝天, 曲腾飞, 邱法波
    腹部外科. 2020, 33(4): 314-316,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5
    摘要 (2662) PDF全文 (1715)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腹膜后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然而病理类型繁多。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的高复发率是此类疾病治疗的一大困扰。此文分析总结了相关文献,结果显示腹膜后肉瘤病人的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肿瘤级别、手术范围及肿瘤数目等有关。
  • 论著
    陈琳, 张志伟, 陈义发, 黄志勇, 朱鹏, 张必翔
    腹部外科. 2017, 30(2): 89-9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5
    摘要 (4230) PDF全文 (16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以手术切除、局部消融(ablation)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手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原发性肝癌复发病人2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再切除33例,TACE联合消融治疗89例,TACE118例,保守治疗53例。结果 肝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2例病人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予以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病人经皮微波固化术后发生食管穿孔,经开胸食管修补术后治疗后痊愈。1、3、5年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72.72%、45.45%和32.14%,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TACE联合局部消融组:62.92%、31.46%和17.14%,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单纯行TACE组:47.46%、29.66%和8.42%,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保守治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75%、3.77%和0%,中位生存期为7.75个月。结论 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以手术切除联合TACE、局部消融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复发性肝癌治疗的理想模式;能行手术切除的病人预后较好;肝癌术后定期复查是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复发性肝癌手术率的关键措施。
  • 论著
    王行雁, 修典荣, 马朝来
    腹部外科. 2017, 30(6): 441-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7
    摘要 (2267) PDF全文 (16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方法 选取2002年至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诊断并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人39例,统计病人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39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为49岁,中位病史为10 d。8例病人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1例合并肺栓塞;8例病人有门静脉高压病史,2例接受过脾切断流手术。39例病人中单纯抗凝10例,介入治疗13例,介入联合手术8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单纯抗凝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介入治疗主要采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和经皮经肝肠系膜上静脉取栓溶栓,介入治疗和肠切除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 d(1~36 d)。16例手术病人均行小肠切除,一期吻合13例,3例行造瘘。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体征不典型,及早诊断,并根据病情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 综述
    付振东, 李月胜, 上官建营
    腹部外科. 2020, 33(4): 321-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7
    摘要 (2143) PDF全文 (1596)   可视化   收藏
    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通过外科手段来降低肥胖病人体重,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以降低其并发症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自减重外科概念提出以来,对相关代谢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减重代谢手术通过缓解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等控制或治愈2型糖尿病及其所引起的微血管病变、高血脂、多囊卵巢综合征、癌症等并发症。此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减重代谢手术的历史现状、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机制进行总结讨论,以促进临床对减重外科的认识及推动减重外科在临床中应用。
  • 专家笔谈
    党晓卫, 王培举, 李路豪
    腹部外科. 2020, 33(4): 253-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1
    摘要 (2393) PDF全文 (1592)   可视化   收藏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又称布-加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肝脏血管疾病,因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节段性闭塞导致肝脏淤血,其慢性进展可能导致肝细胞癌的发生。在B-CS治疗的发展过程中,外科手术曾作为主要手段,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肝细胞癌诊疗领域的进展,B-CS相关肝癌的诊治方案也更加多样,对不同分型B-CS、不同期别肝细胞癌的诊疗已形成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规范化、精准化模式。此文通过总结近年来B-CS及肝细胞癌诊疗领域的进展,并结合病例诊治的经验,对B-CS合并HCC的综合诊治进行讨论。
  •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腹部外科. 2017, 30(2):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2
    摘要 (3258) PDF全文 (1584)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唐勇, 胡青钢, 曹国军, 储鸿鹏, 万赤丹
    腹部外科. 2017, 30(2): 9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6
    摘要 (3951) PDF全文 (15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手术技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利用腹腔镜下易于建立隧道的特点,通过在肝实质内重要管道附近建立隧道,快速安全地离断肝实质,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实施52例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右半肝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220±45)min,术中出血量为(210±92)ml;肝段切除手术时间为(100±35)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2)d,1例病人术后发生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9%。结论 通过在肝实质内重要管道附近建立隧道可以安全快速地完成腹腔镜下复杂肝切除术,降低术中出血风险,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院士论坛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17, 30(2): 7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1
    摘要 (3044) PDF全文 (1555)   可视化   收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题
    马丹丹, 沈雁兵, 胡帆, 孙慧伶, 秦春辉, 雷慧容, 靳桂明, 张智勇, 金炜东
    腹部外科. 2020, 33(2): 94-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2.002
    摘要 (4081) PDF全文 (1546)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中心疫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其普通外科需承担腹部外伤、恶性肿瘤及急腹症的治疗任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指南及医院相关管理规定,普通外科制定了科室防控COVID-19的措施及预案。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至2020年2月29日期间,科室共救治46例病人,其中先后有2例病人疑似、1例病人确诊COVID-19,均得到了及时甄别和妥善处理,未引起工作人员、其他病人及陪护之间的交叉感染。其防控措施及预案有效地防止了COVID-19在普通外科的扩散,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 述评
    戴朝六, 贾昌俊
    腹部外科. 2017, 30(2): 79-8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3
    摘要 (3683) PDF全文 (1543)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何俊闯, 闫宏宪, 田建国, 康红, 王剑明
    腹部外科. 2017, 30(5): 349-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5.005
    摘要 (3098) PDF全文 (153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胆管黏液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例胆管黏液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阐述。结果 本组6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8~67岁,平均52.3岁。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黄疸。CT及MRI均提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肿瘤在高信号的胆汁衬托下呈结节状、乳头状、斑片状等相对低信号表现。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时间1~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均存活。结论 胆管黏液腺癌术前诊断较为困难,MRCP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论著
    黄丹, 魏欣, 吴剑宏, 罗学来, 邹游, 杨传永, 曹志新
    腹部外科. 2017, 30(2): 143-145,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18
    摘要 (3679) PDF全文 (153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痔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及院外会诊19例痔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痔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人,包括5例吻合口裂开,4例直肠穿孔,6例术后大出血(其中2例合并血友病),4例肛门狭窄,均获治愈。结论 痔手术虽然相对简单,但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及时和恰当的处理可以避免病症的加剧甚至生命危险。
  • 论著
    宋建伟, 陈春雷, 商春阳, 乔海泉
    腹部外科. 2017, 30(2): 109-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2.009
    摘要 (3169) PDF全文 (152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扩大联合脏器切除T4b期胃癌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28例T4b期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行扩大联合脏器切除术(extended multi-organ resection,ER组),43例行姑息性手术(non-extended multi-organ resection,NER组)。随访ER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38%、44.87%和38.46%,均高于NER组的35.13%、16.21%和5.41%,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2%,高于NER组的4.6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35%,NER组为2.33%,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联合脏器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论著
    邹雄峰, 石宁, 阮诗烨, 林叶, 金浩生, 吴忠仕, 简志祥
    腹部外科. 2020, 33(3): 174-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3.003
    摘要 (2378) PDF全文 (14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229例接受单纯腹腔镜肝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人及69例接受ICG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病人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298例腹腔镜肝癌切除病人中,单纯腹腔镜肝切除组229例,ICG荧光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组69例,1:1匹配后两组均有65例病人纳入分析。配对前、后,ICG荧光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单纯腹腔镜肝切除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可作为腹腔镜肝切除中有效的实时导航手段,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同时可获得与单纯腹腔镜肝切除相当的远期预后。
  • 论著
    汤海波, 琚然
    腹部外科. 2020, 33(4): 306-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3
    摘要 (2187) PDF全文 (149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病程,基础疾病,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术前丙氨酸转氨酶、肌酐、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淀粉酶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汁培养结果及术后胆漏治愈情况。结果 200例病人中44例(22%)出现胆漏,对比胆漏组与非胆漏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漏组较非胆漏组术前病程时间长[(6.8±1.9) d 比(3.7±2.3) d],丙氨酸转氨酶高[265.0(212.0,300.0)U/L比73.2(54.0,203.0)U/L][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以下同],肌酐值高[151(78.0,177.0) μmol/L比90.0(66.0,171.0) μmol/L],总胆红素高[63.8(30.4,68.4) μmol/L比43.2(27.4,52.6) μmol/L],血清白蛋白低[27.2(26.3,28.2) g/L比36.5(29.0,41.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时间长,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胆漏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64,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术前病程时间的界值是5.5 d,丙氨酸转氨酶界值为208.5 U/L,术前白蛋白水平界值为28.25 g/L,均P<0.05。结论 术前病程时间超过5.5 d、丙氨酸转氨酶超过208.5 U/L、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28.25 g/L可作为预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的重要依据。
  • 论著
    叶家欣, 傅涛, 张智勇, 刘侃, 马丹丹, 萧正康
    腹部外科. 2020, 33(4):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3
    摘要 (2198) PDF全文 (148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 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急性肠系上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中,26例采用保守治疗成功出院,成功率为92.86%;2例出现肠坏死,行开腹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年,1例在出院后未规律服用华法林而复发入院。随访期内其余病人均未再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对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在急性期阶段通过早期以抗凝、扩管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大部分病人可有效避免血栓蔓延所导致的肠坏死,从而得到临床治愈,其疗效观察仍需进一步更多病例的积累。
  • 论著
    姜毓, 翁原驰, 金佳斌, 邓侠兴, 彭承宏, 沈柏用
    腹部外科. 2019, 32(5): 335-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9.05.005
    摘要 (2730) PDF全文 (148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外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20例胰头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5%(33/120),其中Clavien-Dindo≥Ⅲ级的并发症为5.0%(6/12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90 d死亡率为0.8%(1/120)。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为6.7%(8/120)。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4个月(11~22个月),1年无病生存率为53.9%,3年无病生存率为16.3%。中位总体生存期为27个月(19~35个月),1年总体生存率为78.1%,3年总体生存率为24.9%。结论 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是安全有效的。

  • 专题论坛
    刘光艺, 黄镇, 王子卫
    腹部外科. 2017, 30(4): 241-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2
    摘要 (5661) PDF全文 (1486)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胃癌的TNM分期已经成为临床胃癌诊疗的首选参考依据。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国际胃癌协会(IGCA)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共同协作推动下,通过对全世界范围内胃癌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于2016年10月颁布了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TNM分期系统对食管-胃结合部及贲门癌分期标准的选择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还在单一分期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临床TNM分期(cTNM)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ypTNM)。此外,新版的分期系统将N3的两个亚组N3a和N3b作为独立组别纳入到分期系统,还对组织学分级进行了一些调整。总的来说,相比第7版胃癌TNM分期系统,新版的分期系统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更加准确地评估预后。然而,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验证,以及新的预测因子的发现,必将会有新的分期系统替代和完善旧的分期系统。
  • 论著
    龙新, 张磊, 赵健萍, 程琪, 朱鹏, 张必翔,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20, 33(4): 278-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7
    摘要 (2771) PDF全文 (148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式,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临床处理和随访。结果 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2.7岁。均无结核病史,最常见症状为腹痛(45%),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CT表现为低密度伴不同程度强化,MRI混杂信号。术前诊断:肝细胞癌2例,肝内胆管癌1例,肝门部肿瘤2例,肝良性肿瘤3例,肝脓肿2例,其中1例肝结核可能,肝包虫病或肝肿瘤1例,误诊率高达91%。手术方式包括肝部分切除5例,剖腹探查+肝组织活检术2例,肝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壁活检术2例,经皮肝组织活检术2例。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访至今均未见结核复发迹象。结论 原发性肝结核临床表现不一,极易误诊,外科干预可以切除病灶和明确诊断,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结核。
  • 论著(胆囊癌的诊治专题)
    王伟, 王湘钧, 杨传鑫, 王蒲雄志, 余立钦, 王坚
    腹部外科. 2023, 36(4): 261-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4.004
    摘要 (402) PDF全文 (148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胆囊癌病人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及其预警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仁济医院进行血清胆汁酸谱检测的79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和89例胆囊癌病人(胆囊癌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健康组和胆囊癌组的15种血清胆汁酸成分的浓度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胆囊癌有预警效能的胆汁酸。结果 血清胆汁酸浓度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胆囊癌组病人与健康组相比,血清甘氨结合型胆酸、甘氨结合型鹅脱氧胆酸、牛磺结合型胆酸、牛磺结合型鹅脱氧胆酸、石胆酸、甘氨结合型熊脱氧胆酸、牛磺结合型石胆酸和牛磺结合型熊脱氧胆酸浓度显著上升(中位数分别为770.64 nmol/L比124.12 nmol/L、2 513.32 nmol/L比658.78 nmol/L、100.35 nmol/L比14.10 nmol/L、221.57 nmol/L比54.70 nmol/L、17.33 nmol/L比9.70 nmol/L、352.23 nmol/L比104.75 nmol/L、2.14 nmol/L比1.35 nmol/L、23.49 nmol/L比5.38 nmol/L),血清脱氧胆酸浓度显著降低(94.52 nmol/L比309.53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游离/结合胆汁酸比例显著降低[0.24(0.02,0.61)比0.65(0.36,1.14),P<0.001]。其中,血清甘氨结合型胆酸对胆囊癌的预警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8,灵敏度为71.59%、特异度为80.49%。甘氨结合型胆酸、甘氨结合型鹅脱氧胆酸、牛磺结合型胆酸、牛磺结合型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甘氨结合型熊脱氧胆酸、牛磺结合型石胆酸和牛磺结合型熊脱氧胆酸组成的联合指标,其预警效能进一步提高,AUC为0.903,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85.24%。结论 胆囊癌病人的血清胆汁酸谱存在游离/结合胆汁酸比例降低的现象,检测血清胆汁酸浓度有可能成为胆囊癌的筛查手段之一。
  • 短篇论著
    张文明, 丰帆, 张洪伟
    腹部外科. 2020, 33(4): 326-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8
    摘要 (2003) PDF全文 (1475)   可视化   收藏
    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孕产妇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主要是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后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栓形成伴肠坏死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顺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的诊治过程;同时回顾了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对这一疾病的诊治进行了讨论。
  • 论著
    冷超, 朱鹏, 张必翔
    腹部外科. 2020, 33(4): 31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4
    摘要 (2194) PDF全文 (146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全息影像重建技术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4月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混合现实全息影像重建技术的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病例为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病人,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前通过重建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进行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中切除范围的确定。结果 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以及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信息术前确定手术方案为左半肝切除术。术中利用全息影像确定肿瘤的范围及肿瘤周围血管的位置。结论 混合现实全息影像重建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运用于肝切除术中。
  • 论著
    陈华, 孔瑞, 张智佳, 李中辉, 吕新建, 许军, 孙备
    腹部外科. 2017, 30(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1.008
    摘要 (3080) PDF全文 (143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28例施行LDP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17~69岁。结果 16例LDP联合脾脏切除,7例行Kimura法保脾LDP,5例行Warshaw法保脾LDP。术后病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3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1例,胰腺癌3例。全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03±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15±138)ml。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0.6)d;平均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2.0±0.8)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5)d。术后发生胰瘘9例(32.1%),其中A级胰瘘6例,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痊愈;B级胰瘘3例,均经冲洗引流后痊愈。术后发生脾部分梗死2例,未予特殊处理,经3个月随访观察自然痊愈。结论 LDP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专题评述
    陆云飞
    腹部外科. 2018, 31(1): 5-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1.002
    摘要 (2656) PDF全文 (1434)   可视化   收藏
    腹部手术并发症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处理方法各异,适合精准医学的应用。在精准医学理念下,腹部手术并发症处理涵盖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的个体化处理。同时,要遵循微创外科及加速康复外科等现代外科理念并将其贯彻于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整个过程。本文将以胃癌术后并发症处理为例进行阐述。
  • 述评
    兰平, 郑晓彬
    摘要 (3314) PDF全文 (1433)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远期疗效也逐渐得到认可,最新指南逐渐推荐腹腔镜技术代替开腹技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仍存在诸多操作性问题,加之越来越清晰的“膜解剖理念”的出现,有必要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争议与难点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 论著
    余向南, 徐鲁明, 宾雅雯, 陶凯雄, 王征, 王国斌
    腹部外科. 2020, 33(4): 297-300,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1
    摘要 (2241) PDF全文 (14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并行前切除手术的311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吻合口漏发生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311例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病人中23例(7.40%)发生吻合口漏。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吸烟史(χ2=11.390,P=0.001)、饮酒史(χ2=11.502,P=0.001)、糖尿病史(P=0.038)、预防性造口(χ2=6.659,P=0.010)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造口[P=0.015,OR=0.325,95%CI(0.131,0.807)]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4%;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预防性造口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 论著
    曹英豪, 邓胜和, 吴轲, 古俊楠, 毛富巍, 程平, 宋自芳, 殷涛, 胡钢, 王继亮, 陶凯雄, 王国斌, 刘科, 蔡开琳
    腹部外科. 2020, 33(4): 282-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8
    摘要 (2093) PDF全文 (14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ual-knife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总管困难插管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间2 564例行ERCP病人的临床资料,共215例病人在术中被诊断为胆总管插管困难,应用Dual-knife行乳头开窗术(Dual-knife fistulosphincterotomy,DKF)。结果 所有215例病人中,212例实现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8.60%;平均时间为3.5 min(2~8 min)。与标准插管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5例病人发生轻度切缘出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Dual-knife凝血、和谐夹夹闭后成功止血;3例病人因开窗后出现潜在穿孔,但未造成后腹膜腔感染,遂保守治疗好转。Dual-knife开窗术后,共有21例(9.8%)出现轻、中度胰腺炎,15例病人出现胆管炎(6.9%),均保守治疗成功;没有病人因穿孔行手术治疗,也没有与该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采用Dual-knife行乳头开窗术,可实现标准插管失败病人选择性胆管插管;其并不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 院士论坛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17, 30(3): 153-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3.001
    摘要 (2822) PDF全文 (1426)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张迪, 张心武, 翟宏军, 吴涛, 孙晓力, 马双余, 黎一鸣
    腹部外科. 2021, 34(2): 120-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2.009
    摘要 (1336) PDF全文 (142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 TEP)的游离层面,寻找疝膜解剖的标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男性单侧原发疝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进行再认识。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5例腹膜破裂,23例血清肿,3例阴囊血肿,无补片感染,无复发,手术过程清楚显示各个重要结构,以膜解剖理念完成各个间隙的进入与贯通,有三个重要的间隙,位于腹壁中央的R间隙(Retzius间隙),位于侧方的B间隙(Bogros间隙)以及两者中间的D间隙,即危险三角(Doom三角)间隙,通过器械贯通,形成一个连续的层面,达到补片植入、修补缺损的目的。结论 通过对腹股沟区各种筋膜、各个间隙的认识,增加手术流畅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形成疝修补膜解剖的标准模型,对临床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论著
    张涛涛, 蒋柳, 张向文, 刘长青, 李宇津, 邱成泽, 祖国, 李文斌, 赵国华, 梁怀祝
    腹部外科. 2020, 33(4): 293-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10
    摘要 (2250) PDF全文 (141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旁疝(para-duodenal hernia, PDH)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十二指肠旁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病人均行腹部CT检查,仅2例术前怀疑十二指肠旁疝。6例病人行急诊手术探查,其中,3例行剖腹探查,腹内疝还纳,十二指肠旁隐窝处系膜关闭;3例行腹腔镜下探查,中转开腹后行小肠还纳。1例病人为代谢手术术中偶然发现十二指肠旁疝,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旁隐窝处系膜关闭。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内无腹内疝复发及肠梗阻发作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旁疝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需充分了解该病特点,避免漏诊或误诊。
  • 论著
    沈健, 张宇舜, 郭丰, 胡进, 吴河水
    腹部外科. 2020, 33(4): 287-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0.04.009
    摘要 (2854) PDF全文 (141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胰体尾导管腺癌术后胰瘘危险因素。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胰体尾导管腺癌行胰体尾切除术的所有病例。收集病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并用SPSS v22.0对数据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胰瘘的定义及分组按照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组制定标准执行,所有病例均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共91个病例被纳入研究,总体胰瘘率为25.27%(23/91),术后90 d内无死亡病例发生,共3个胰瘘危险因素被鉴定出:胰腺质地(软)[比值比=8.965,95%置信区间(2.400,33.490),P=0.001],合并心血管病[比值比=9.148,95%置信区间(1.936,43.225),P=0.005],术后第1天白蛋白<26.50 g/L[比值比=6.100,95%置信区间(1.846,20.157),P=0.003]。结论 胰腺质地软、合并心血管病、术后第1天较低白蛋白水平是胰体尾导管腺癌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结果尚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