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22
  

  • 全选
    |
    述评
  • 张一楠, 季鑫, 季加孚
    腹部外科. 2017, 30(4): 237-240,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论坛
  • 刘光艺, 黄镇, 王子卫
    腹部外科. 2017, 30(4): 241-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胃癌的TNM分期已经成为临床胃癌诊疗的首选参考依据。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国际胃癌协会(IGCA)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共同协作推动下,通过对全世界范围内胃癌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于2016年10月颁布了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TNM分期系统对食管-胃结合部及贲门癌分期标准的选择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还在单一分期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临床TNM分期(cTNM)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ypTNM)。此外,新版的分期系统将N3的两个亚组N3a和N3b作为独立组别纳入到分期系统,还对组织学分级进行了一些调整。总的来说,相比第7版胃癌TNM分期系统,新版的分期系统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更加准确地评估预后。然而,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验证,以及新的预测因子的发现,必将会有新的分期系统替代和完善旧的分期系统。
  • 于健春,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黄亚楷
    腹部外科. 2017, 30(4): 246-2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病人的管理是复杂的,需要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协作,所以多学科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便应运而生。从肿瘤分期的评估开始,以及随后的新辅助化疗(放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放化疗)甚至肿瘤复发之后的姑息治疗或转化治疗,MDT团队成员便开始共同讨论,为病人制订最优的治疗方案,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我院胃癌MDT小组的工作经验,希望可促进我国MDT制度的建立,提高我国胃癌的诊治水平。
  • 王振宁, 邢亚楠, 刘福囝, 陈瀚宇, 于淼, 王鸿鹄
    腹部外科. 2017, 30(4): 250-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根治术因其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对手术技术提出较高要求。建立胃癌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对提高胃癌外科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大方向分别讨论手术指征、肿瘤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的与各位同道共同探寻、提高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规范与质量。
  • 论著
  • 陈琳, 罗鸿萍, 朱鹏, 李玕勋, 陈伟勋, 廖威, 王宇蔚, 张必翔,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17, 30(4): 254-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8月使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行机器人肝切除的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例1原发性肝癌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8段切除,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8段门静脉分支,注射吲哚菁绿染色剂;术中利用PINPOINT荧光显象系统确定切除边界并引导离断肝实质。病例2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术中经门静脉注入吲哚菁绿染色剂,对血管瘤进行负染,确定血管瘤边界,引导离断肝脏实质。结果 病例1肝脏8段包膜及肝实质在PINPOINT系统中均呈现绿色荧光,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离断肝实质过程中可根据荧光指引肝切除平面,完整切除肝脏8段。病例2肝血管瘤无荧光染料滞留,与周围呈绿色荧光的肝组织界限清晰,在荧光指引下准确找到血管瘤包膜,并完整剜除。上述病人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系统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胡子龙, 张凯, 胡时栋, 邢晓伟, 何长征, 李宇轩, 王玉锋, 杜晓辉
    腹部外科. 2017, 30(4): 258-260,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切除术病人130例,其中近端胃切除组53例,全胃切除组77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对接受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情况、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瘘、梗阻等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全胃切除组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P=0.001)。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胃切除组术后Visick分级指数明显优于近端胃组(P=0.001)。结论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吴文良, 孟庆彬, 邵永胜, 冯燕, 卢昕, 黄洋, 刘先桂
    腹部外科. 2017, 30(4):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247例胃下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胃癌D2+No.14v淋巴结切除术。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分析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47例共检出淋巴结11 837枚(16~107枚/例),平均(47.92±15.11)枚/例。179例有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2.47%。共获取No.14v淋巴结716枚(1~9枚/例),平均(2.90±1.43)枚/例。247例中No.14v淋巴结转移19例,转移率为7.69%。No.14v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Laurén分型及Borrmann分型不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pTNM分期以及No.4和No.6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进展期胃下部癌病人,原发灶位于胃大弯侧、肿瘤最大径≥4 cm,以及怀疑No.4或No.6淋巴结转移,是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刘紫麟, 谢杰斌, 鹿飞, 花霞, 杨玉芹, 唐锦, 何劲松, 王攀, 魏寿江, 王崇树, 肖江卫
    腹部外科. 2017, 30(4): 265-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癌非计划再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5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再手术组452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手术及术后病理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 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2.5%,死亡率为46.7%;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包括十二指肠残端漏、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切口裂开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与术前合并风湿性疾病(P=0.040)、低蛋白血症(P=0.002)、呼吸系统疾病(P=0.016)等基础疾病以及首次手术时间(P=0.04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P=0.010)、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5)有关;两组间肿瘤所在的位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以及术后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可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死亡率;针对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的充分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减少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 李松岩, 宋林杰, 邢晓伟, 吴世鹏, 胡子龙, 张红亮, 杜晓辉
    腹部外科. 2017, 30(4): 270-272,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远端胃癌D2根治临床病人1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5例,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三角吻合术;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243.5 min,对照组180.2 min(P=0.005);观察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2.4±7.5)h,对照组为(45.8±5.3)h(P=0.042);观察组近端距离肿瘤为(48.2±7.5)mm,对照组为(40.4±5.6)mm(P=0.034);观察组远端距离肿瘤为(68.5±6.95)mm,对照组为(56.2±6.5)mm(P=0.028);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34.8±8.4)个,对照组为(22.2±7.9)个(P=0.04);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45.9±10.9)ml,对照组为(80.4±16.3)ml(P=0.018);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4±2.4)d,对照组为(10.4±1.7)d(P=0.016)。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三角吻合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临床效果明显。

  • 郭琳, 鲍晨辉, 陈鑫莹, 刘兴
    腹部外科. 2017, 30(4): 273-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因进展期胃癌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路径组133例(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非路径组52例(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路径组采取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路径模式,非路径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对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间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总住院日为(23.5±6.5)d、术后住院日为(12.6±2.6)d,较非路径组的(26.5±7.6)d和(14.0±2.8)d明显缩短(P<0.01);路径组住院费用为(46 610±6 460)元,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51 546±6 780)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路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手术病人的总住院日、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 王贵和, 程康文
    腹部外科. 2017, 30(4): 278-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近期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以2016年1~7月期间收治的胃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进行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的65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32)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n=33)在ERA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手术。2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测定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监测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30天的体重与术前体重的比值(W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各项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各组指标均较术前降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人ALB、PRE、TRF水平逐渐上升,与常规组相比,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ALB水平为(38.6±2.0)g/L、PRE水平为(192.2±16.1)mg/L,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RbP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RbP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2组病人术后Hb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2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之间Hb水平分别为(109.4±7.11)g/L和(108.7±8.1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病人术后WR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时常规组为0.93±0.053,低于观察组的0.96±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ERAS理念,可维持病人术后营养状态。

  • 张建新, 金炜东, 蔡逊, 王再兴, 马丹丹, 叶家欣
    腹部外科. 2017, 30(4): 283-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技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150例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tot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TLG)和7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y-assisted gastrectomy,LAG)。结果 15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为阴性。TLG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1.4±30.9)min,与LAG组的(258.1±26.7)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G组切除淋巴结为(32.4±9.2)枚,与LAG组切除淋巴结(33.5±9.4)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L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270.7±63.4)ml比(372.9±84.6)ml,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LAG组[(3.1±0.8)cm比(7.3±1.6)c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LG组术后镇痛天数、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LAG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LAG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2%(3/72),TLG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或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技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小切口腹腔镜辅助吻合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疼痛感轻等优势,近期效果显著。

  • 王再兴, 蔡逊, 马丹丹, 金炜东, 张建新
    腹部外科. 2017, 30(4): 288-290,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54例病例资料,均施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并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54例成功施行手术。吻合时间为(26.0±4.5)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75~158 ml),切口长度为(2.0±1.5)cm。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为(19.0±6.4)mg/L,疼痛评分(VAS评分)第1天为(4.1±0.9)分、第2天为(1.7±0.7)分,肛门排气时间为(2.3±1.7)d,拆线时间为(6.4±1.5)d,术后住院时间为(8.5±1.9)d。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出现肺部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胃远端癌D2根治术中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是远端胃癌可考虑采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谷化剑, 雷绍奎, 喻超, 陈自力, 罗俊, 冯贤松
    腹部外科. 2017, 30(4): 291-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性44例、女性62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15.7)岁。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伴或不伴胆囊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67例,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39例,对两组病例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72.8±21.0)min、(2.8±1.9)d和(5.5±2.3)d,优于T管引流术组的(95.5±26.5)min、(5.7±1.4)d和(8.1±2.6)d(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分别为(1.9±0.8)d和(2.1±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肝衰竭、腹腔感染、胆管残余结石、胆道出血及穿孔,胆漏发生率T管引流术组(3例)高于胆总管一期缝合组(0例)(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病人明显受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川江, 周杰
    腹部外科. 2017, 30(4): 295-298,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可一期切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降期治疗后,二期再行根治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经TACE及口服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成功降期后再行二期切除的21例HCC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组病人平均年龄45.5岁(20~67岁),肝切除手术后持续服用索拉非尼。结果 该组病人经TACE联合口服索拉非尼成功降期,降期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52.3 d。降期后实施左、右半肝切除分别为5例和3例,扩大左半肝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肝脏区段切除11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6.3 ml(150~1 2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243.3 min(145~365 min)。经过12~62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1、2、3年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6.2%、52.4%、43.6%,复发后病人再次接受TACE、放疗、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者5例,接受再次手术切除的病人3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7%、71.4%、57.1%。结论 TACE联合口服索拉非尼全身治疗,可使部分初期不可切除肝癌成功降期,降期后接受外科根治性切除手术,初步效果令人鼓舞。

  • 胡少辉, 晏华军
    腹部外科. 2017, 30(4): 299-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巴德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修补方法治疗成人脐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成人脐疝病人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8~81岁,病史2~15年,合并肝硬化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合并心房纤颤7例,腹腔镜术后并发脐疝5例。全部病人行腹部CT检查,明确肚脐处缺损大小。脐环直径2.0~4.5 cm。全部采取改良Kugel补片行腹膜前修补。结果 手术时间为(40±10)min,术中出血(20±5)ml,术后即可进食、下床活动,术后无需止痛,术后2~3 d出院。术后无明显脐部异物感。电话随访5个月至5年无复发及慢性疼痛感。结论 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修补方法是治疗成人脐疝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黄强, 杨骥, 邵成颂, 林先盛, 谢放, 刘臣海, 汪超, 吕向微
    腹部外科. 2017, 30(4): 302-3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胆胰外科收治并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为(56.2±12.4)岁,分析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0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手术平均时间为(645.0±139.9)min;本组病人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0.0%(6/20),其中A级胰瘘4例(20.0%),B级胰瘘2例(10.0%);术后胃排空延迟病人为5例(25.0%),其中A、B、C级分别为:3例(15.0%)、1例(5.0%)、1例(5.0%);术后胆瘘1例(5.0%);术后消化道出血病人2例(10.0%)。总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例(30%)。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术后恢复时间较快,创伤小等特点,随着经验的积累,未来值得推广。
  • 刘泽良, 朱建方, 何伟
    腹部外科. 2017, 30(4): 307-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攀钢集团总医院密地院区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5例,3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了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手术。1例术中发现囊液为较浓的胆汁,考虑可能与肝内较大的胆管相通,从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34例均放置残留囊腔引流管;28例同时放置腹腔引流管,于术后5~15 d无引出物后拔除。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腹水、胆漏、腹腔内手术部位感染、囊肿复发等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囊壁病理检查均报告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0±3.60)个月,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进行必要的腹腔冲洗、肝囊肿性质的准确判断、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规范的手术操作等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李业云, 彭泉, 张明金, 赵成功
    腹部外科. 2017, 30(4): 31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胃肠外科行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的15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5±25.4)min,术中出血量为(45.8±20.0)ml,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5±4.5)枚,术后1~4 d排气,病人排气后即开始进食流质,平均住院时间为(11.6±5.3)d。术后随访3~2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人。术后有1例病人出现吻合口瘘,予以双套管冲洗后愈合。术后3例病人出现油腻饮食后饱胀不适感,均在3个月内症状缓解。结论 对符合指征的病人同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周瑞, 李珊珊, 陈勇军
    腹部外科. 2017, 30(4): 314-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中国病人内镜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结石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6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内镜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6 137例内镜治疗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中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8.70,95%CI:5.22~14.50;P<0.01);复发组中有乳头旁憩室的病人比例高于未复发组中的病人(OR=3.14,95%CI:2.32~4.25;P<0.01);复发组中多发结石的病人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1.57,95%CI:1.11~2.22;P<0.05);复发组中结石直径>10 mm的病人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7.12,95%CI:4.98~10.19;P<0.01);复发组中碎石的病人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2.03,95%CI:1.66~2.49;P<0.01)。结论 既往有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多发结石、结石直径>10 mm和机械碎石是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 综述
  • 郑力铭, 蔡则灵, 王盛, 喻春钊
    腹部外科. 2017, 30(4): 319-32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各种外科手术方式,为临床医师选用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GERD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回顾近5年国内外的文献,比较各术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最新进展,阐明不同情况下手术方法的选择。近年来,传统开腹手术由于伤口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正逐渐被取代。腹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GERD的主流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此同时,内镜技术的无创性、可重复性、较强的恢复性使其在GERD的治疗中起到独到的作用。由于国内常规开展的抗反流手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所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显得愈发重要。

  • 曹勤, 丁佑铭
    腹部外科. 2017, 30(4): 323-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肝癌在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排第5位,在女性人群中排在第6位。我国的形式更是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肝癌的发病人数达到394 770例,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分别占到19.6%和13.0%。脂肪组织不仅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包括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等在内的多种脂肪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趋化因子,通过配体-受体途径介导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脂联素是含量最丰富的脂肪因子,具有抗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肿瘤形成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一些研究证实了脂联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在肝癌病人预后中的作用,本文拟对这些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 短篇论著
  • 叶健文, 李志远, 陈向东, 陈昆仑, 翟文龙
    腹部外科. 2017, 30(4): 327-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