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2
  

  • 全选
    |
    述评
  • 杨镇
    腹部外科. 2017, 30(6): 419-420,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金毕
    腹部外科. 2017, 30(6): 421-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笔谈
  • 周斌, 余翀, 王翔, 李毅清, 金毕
    腹部外科. 2017, 30(6): 426-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曜宇, 王昆华
    腹部外科. 2017, 30(6): 430-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党晓卫, 李路豪, 张水军
    腹部外科. 2017, 30(6): 434-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朱锋, 戈小虎
    腹部外科. 2017, 30(6): 437-440,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腹主动脉瘤病人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病人,对比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病人的一般情况、住院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176例接受手术的腹主动脉瘤病人均获成功,其中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156例,开放手术(open surgery,OS)20例,平均年龄(68.8±9.9)岁,平均随访时间(25.9±16.2)个月。OS 组住院期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浆量、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EVAR 组(P<0.05)。EVAR 术后髂支闭塞、支架感染等问题值得重视。结论 尽管腔内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手术的循证资料十分有限,EVAR仍然是一个令血管外科医生及病人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
  • 王行雁, 修典荣, 马朝来
    腹部外科. 2017, 30(6): 441-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方法 选取2002年至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诊断并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人39例,统计病人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39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为49岁,中位病史为10 d。8例病人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1例合并肺栓塞;8例病人有门静脉高压病史,2例接受过脾切断流手术。39例病人中单纯抗凝10例,介入治疗13例,介入联合手术8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单纯抗凝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介入治疗主要采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和经皮经肝肠系膜上静脉取栓溶栓,介入治疗和肠切除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 d(1~36 d)。16例手术病人均行小肠切除,一期吻合13例,3例行造瘘。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体征不典型,及早诊断,并根据病情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 欧明辉, 芮雅宝, 张洪宇, 武晓敏, 李军
    腹部外科. 2017, 30(6): 445-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治疗效果,总结EVAR治疗RAAA的经验。方法 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AA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0.3±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2.5±8.6)ml。术后死亡2例(15.38%);其余11例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1)d。结论 EVAR治疗RAAA疗效明确、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很有前景的RAAA治疗方法。
  • 李勇, 赵群, 范立侨, 袁虎方, 檀碧波, 张志栋, 赵雪峰, 刘羽, 王冬
    腹部外科. 2017, 30(6): 448-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出血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收集2000~2012年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胃癌病人。根据病人发病过程中是否并发出血,将病人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入院时辅助检查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住院期间的主要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累计入选病人7 919例,其中合并出血病例316例,未并发出血的胃癌病人7 603例。出血组病人男性比例高于非出血组(69.3%比60.3%,P=0.001)。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均P<0.001)。出血组病人吸烟比例较非出血组低(32.0% 比39.8%,P=0.005)。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病人并发梗阻的比例较高(P=0.002),两组病人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比例相似。出血组病人入院时便潜血比例较高(P<0.001),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病人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相似(均P>0.05)。两组病人在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病人M分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穿孔、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术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入院时便潜血阳性是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穿孔、肿瘤TNM分期、术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入院时便潜血阳性。
  • 杨强, 沈世强, 叶子, 邢志祥, 陈对对
    腹部外科. 2017, 30(6): 452-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围手术期的预防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病人70例,其中术后形成PVT组18例,术后未形成PVT组52例,对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70例病人中18例出现PVT,发生率为25.7%(18/70)。PVT组与非PVT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中,PVT组手术时间为(190.1±37.7)min,明显长于非PVT组的(168.7±32.6)min(P=0.024);PVT组脾静脉直径为(10.4±2.7)mm,明显宽于非PVT组的(9.2±1.9)mm(P=0.043);PVT组门静脉直径为(15.1±1.8)mm,明显宽于非PVT组的(13.4±2.1)mm(P=0.024);PVT组术后3 d的D-二聚体值为(2.47±1.32)mg/L,明显高于非PVT组的(1.83±1.10)mg/L(P=0.047)。结论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与手术时间、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术后3 d的D-二聚体值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观察来预测术后PVT的形成。
  • 李留峥, 徐雷升, 俸家伟, 王志萍, 高学昌, 龚国茶, 敖强, 于杰
    腹部外科. 2017, 30(6): 456-459,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行肝切除术的98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56例,年龄28~69岁,平均47.2岁。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术51例(AR组),非解剖性肝切除术47例(NAR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AR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466.0±52.1)ml、术后并发症8例(17.65%)、术后残石率为0和结石复发1例(2.04%),明显优于NAR组的(741.0±46.3)ml、15例(29.79%)、3例(6.67%)和4例(8.89%)。而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至5年获随访94例,其中AR组49例,NAR组45例,失访4例。均行B超、CT、MRCP等检查,AR组无结石残留,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行内镜下十二脂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愈。NAR组结石残留3例,结石复发4例。在术后8个月至3年内再次行解剖性肝叶肝段切除3例,1例行EST取石成功,1例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未手术,另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肖定, 游建, 何鑫, 金鑫, 纪桂宝, 温松奇, 刘贤莉
    腹部外科. 2017, 30(6): 460-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内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成功接受内镜取石术病人资料,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37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接受内镜取石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总管结石34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术前肝硬化程度、术中内镜操作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8/37),较对照组的7.2%(25/345)明显增多。其中出血发生率为45.5%(5/11),较多发,且均为Child-Pugh B级和C级、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法者。结论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在接受内镜取石术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术前要积极改善其凝血功能,尽量降低Child-Pugh评分;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较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损伤小、出血少,更适宜作为本类病人的内镜治疗方式。
  • 钱玉元, 潘定宇, 刘志苏
    腹部外科. 2017, 30(6): 464-466,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药胰必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2016年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使用中药的研究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2~78岁;未使用中药的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1~74岁。研究组应用中药胰必清汤剂口服,并结合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中药胰必清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研究组病人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发热开始缓解时间均较短;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疼痛评分,研究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病人,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胰必清治疗,可明显缓解病人的腹痛、呕吐、发热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浩, 储宪群, 朱镇, 李耀锋
    腹部外科. 2017, 30(6): 467-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远端结肠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11月经手术治疗的57例急性完全性远端结肠恶性梗阻老年病人(年龄均≥70岁),2013年以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部分肠梗阻病人,31例经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及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综合治疗4~10 d,平均(5.6±1.2)d,后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26例经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31例经生长抑素及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综合治疗的病人术前腹痛及腹胀症状均得以缓解;与入院时腹围(100%)相比,术前腹围明显缩小,为(81±2.3)%(P=0.001);综合治疗后3 d行腹部CT检查,测量近端结肠最大横径为(2.8±0.3)c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6.2±0.5)cm(P=0.001);3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病人行腹腔镜探查手术,11例完成根治手术并行一期吻合(腹腔镜下完成7例),20例行肿瘤切除并近端结肠造口术,术后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26例经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病人中,仅5例行一期吻合,无一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1例出现肠瘘并发症。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急性远端大肠恶性肠梗阻的老年病人安全有效,有较高的腹腔镜手术完成率及一期吻合成功率,降低了围手术期风险,避免了二次手术,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 宋林杰, 李松岩, 那兴邦, 杨宇, 张红亮, 杜晓辉
    腹部外科. 2017, 30(6): 471-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访调查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2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随访1个月,统计病人肠梗阻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进行筛选,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7例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共有1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37%,经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术中所见证实,19例肠梗阻病人中炎症性肠梗阻11例,机械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其中年龄偏高、术前血红蛋白偏低、术前已发生肠梗阻、术前有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高、左半结肠癌的病人术后1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偏低、术前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无肠梗阻、无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低、右半结肠癌的病人;腹腔镜手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94,95% CI:1.019~2.664)、术前肠梗阻(OR=1.894,95% CI:1.019~2.664)、T分期(OR=5.542,95% CI:2.264~8.721)是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1.894,95% CI:1.019~2.664)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结肠癌病人术后肠梗阻发生概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应规避风险,采取例如选择合适的术式、改善病人一般情况等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 王晨光, 徐臣炎, 谢昊玮, 吴燕浓
    腹部外科. 2017, 30(6): 475-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腹股沟嵌顿疝而行急诊手术病人,在剔除术中探查发现肠坏死、穿孔出现严重污染及延误病情导致局部极严重感染的病例后,符合疗效观察的共105例。随机分为应用补片(研究组)52例,未应用补片的53例为对照组。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用时等基本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参数比较,研究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16.3±2.7)h、住院时间为(7.5±2.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5±5.4)h和(10.6±4.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出血量、手术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及深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肿、慢性疼痛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7例复发。结论 在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手术中,采用补片进行腹股沟区的修补,在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 单汉国, 黄笛鸣, 罗康宁
    腹部外科. 2017, 30(6): 479-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对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造口比率、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切口长度短[(6.8±1.1)cm比(16.0±1.4)cm,P<0.01],术中出血少[(58.8±11.6)ml比(120.3±13.9)ml,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7±0.7)d比(3.5±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2±3.1)d比(15.1±2.6)d,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低[2.2%比15.8%,P<0.01],但手术时间稍长[(172.0±16.2)min比(141.0±12.1)min,P<0.01]。两组在造口比率[ 19.6%比18.8%]、切除标本长度[(18.7±1.2)cm比(18.1±1.0)cm]、清除的淋巴结数量[(16.0±2.2)枚比(16.3±2.9)枚]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病人肛门功能正常率达94.1%,开腹组为9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5.2%,总生存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安全、可行、有效。
  • 俞远林, 陈晓鹏, 张卫东, 彭俊璐
    腹部外科. 2017, 30(6): 483-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D133、CXCR4共表达与胆囊癌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培养胆囊癌GBC-SD细胞,并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得到CXCR4+和CXCR4-亚群胆囊癌GBC-SD细胞,分为CD133-CXCR4-、CD133-CXCR4+、CD133+CXCR4-及CD133+CXCR4+四组,以Transwell法检测四组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CD133+CXCR4+组与CD133+CXCR4-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1例胆囊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CD133与CXCR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胆管侵犯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3+CXCR4+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32.49±9.45),显著高于CD133+CXCR4-组的(16.17±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CD133+CXCR4+组N-cadherin蛋白灰度值为(0.8321±0.1259),显著高于CD133+CXCR4-组的(0.4572±0.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D133+CXCR4+组E-cadherin 蛋白灰度值为(0.4712±0.0736),显著低于CD133+CXCR4-组的(0.8439±0.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D133+CXCR4+组Snail蛋白相对灰度值为(0.9455±0.1228),显著高于CD133+CXCR4-组的(0.3219±0.0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胆囊癌标本淋巴结转移组、肝脏侵犯组、胆管侵犯组CXCR4 蛋白表达值显著高于对应阴性组(P=0.013,P=0.024,P=0.037),Ⅰ/Ⅱ分期组显著低于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淋巴结转移组CD13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应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Ⅰ/Ⅱ分期组显著低于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肝脏侵犯组、胆管侵犯组与相应对照组CD133蛋白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P=0.371)。CD133蛋白与CXCR4蛋白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693,P<0.01)。结论 CD133、CXCR4共表达预示胆囊癌具有较强的转移特性。
  • 蔡逊, 王世杰, 马丹丹, 傅涛, 刘勇, 孙康
    腹部外科. 2017, 30(6): 488-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影响,探讨IT对T2DM大鼠血糖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T2DM大鼠分为IT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0只。观察并测定两组大鼠术前及术后3d、1周(w)、2w、4w、6w、8w FBG、GLP-1、GLP-2、D乳酸、DAO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IT组T2DM大鼠术后3d FBG、GLP-1及GL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2w、4w、6w、8w FBG明显下降(t1w=6.148,P1w<0.001 ;t2w=8.650,P2w<0.001 ;t4w=9.569,P4w<0.001;t6w=11.201,P6w<0.001;t8w=12.424,P8w<0.001),GLP-1及GLP-2均显著升高[(GLP-1: t1w=-12.794,P1w<0.001;t2w=-18.477,P2w<0.001;t4w=-24.252,P4w<0.001;t6w=-27.378,P6w<0.001;t8w=-40.056,P8w<0.001)、(GLP-2: t1w=-12.305,P1w<0.001;t2w=-14.708,P2w<0.001;t4w=-28.142,P4w<0.001;t6w=-27.378,P6w<0.001;t8w=-40.056,P8w<0.001)]。与术前相比,IT组术后3 d DAO及D-乳酸均较术前明显升高(DAO: t3d=-46.223,P3d<0.001;D-乳酸: t3d=-6.439,P3d<0.001),但术后1w、2w、4w、6w、8w DAO及D-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条件下,Sham组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通过刺激GLP-1和GLP-2分泌增加来发挥降低血糖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
  • 综述
  • 叶子, 沈世强
    腹部外科. 2017, 30(6): 492-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其死亡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就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加以综述,积极消除各种诱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胰性脑病的关键。
  • 高维克, 戴朝六
    腹部外科. 2017, 30(6): 496-4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病人因缺乏特异临床表现,而多为体检偶然发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检出率日益提高。目前外科手术依然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对于肝血管瘤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指征、治疗方法选择尚存争议,作者查阅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 短篇论著
  • 孟菊, 马思星
    腹部外科. 2017, 30(6): 500-5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7.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