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22
  

  • 全选
    |
    专题评述
  • 方驰华, 赵东, 曾思略
    腹部外科. 2018, 31(5): 299-301,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脏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数生长巨大。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3D打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对巨块型肝脏肿瘤进行以血管为轴心的术前规划及诊疗,在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精确测定残肝体积、术中界定肿瘤边界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了巨块型肝脏肿瘤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手术治疗。
  • 盛萍, 姜洪池
    腹部外科. 2018, 31(5): 302-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胰汇合部是指胆管、胰管和十二指肠的汇合部位。因其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等特点,医源性胆胰汇合部损伤最为常见。由于肝胆结石发病率的增高、胆道和胰腺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胆道镜等新技术的推广,医源性胆胰汇合部损伤常有发生。胆胰汇合部损伤较为隐蔽,损伤后易发生延误诊断,并发症较为严重,病死率极高。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胆胰汇合部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和诊疗策略。胆胰汇合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及有效预防,可显著降低胆胰汇合部医源性损伤的病死率。
  • 孙聪慧, 沈柏用
    腹部外科. 2018, 31(5): 306-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胰腺囊性病变一般无特异临床表现,且影像学有时不能确诊,不同性质的病变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和恶变概率,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有较大差异。故有必要探讨制定规范化的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策略。
  • 论著
  • 王辉, 王坚
    腹部外科. 2018, 31(5): 31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成人型胆管扩张症临床分型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探讨影响胆管扩张症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并手术的110例成人型胆管扩张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价董氏分型与Todani分型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比较腹腔镜、机器人与开腹手术对董氏C型(即TodaniⅠ型)胆管扩张症的手术疗效。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该110例病人的远期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结果 110例病人按董氏分型,B型1例,行肝切除术;C型92例,均行胆管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D型17例(D1型10例,D2型7例),在10例D1型病人中行胆管囊肿切除术9例,行肝切除术1例,在7例D2型病人中行肝切除术5例,行肝移植术1例,另1例行胆管囊肿切除术。本组110例病人的实际手术方式与董氏分型推荐的手术方式基本一致。9例行胆管囊肿切除的董氏D1型病人中,3例病人术后肝内扩张病变胆管残留,1例病人术后继发胆管结石。本组的胆漏发生率为6.4%,其中董氏D型的胆漏发生率为23.5%,明显高于C型的3.3%(P<0.05);胰漏发生率为16.4%,其中董氏C2型的胰漏发生率为54.2%,明显高于C1型的4.4%(P<0.01);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0.9%,所有胃排空障碍事件均出现于术后有胆漏或胰漏的病人中,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81,P<0.01)。机器人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P<0.05),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5),三组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董氏D型病人术后易发生胆漏,董氏C2型病人术后易发生胰漏,胰漏、胆漏是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②董氏分型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和并发症的预判作用优于Todani分型;③对于董氏D1型病人,应用围肝门技术能彻底切除肝内病变胆管,可降低远期病变胆管癌变与成石的风险;④对于董氏C型胆管扩张症病人,尤其是董氏C1型病人,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 李刚, 毛谅, 仇毓东
    腹部外科. 2018, 31(5): 317-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关系,以探讨NRI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SSI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胰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8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SSI分为SSI(-)组和SSI(+)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SSI风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NRI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SSI中的价值。结果 本组36例病人出现SSI(33.3%),其中切口感染16例,腹腔感染28例,24例胰瘘(B或C级)。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瘘、NRI、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SSI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瘘(P<0.001)、NRI(P=0.018)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胆道引流、NRI、NRS-2002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非胰瘘病人SSI相关,NRI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非胰瘘病人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结论 NRI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SSI中有重要作用。

  • 张涛, 李爱民, 陈道媛, 刘翔, 金奎, 刘军桂
    腹部外科. 2018, 31(5): 32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6例胰头癌病例均行TMpE的PD,其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PD 9例,保留幽门的PD 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5 h(3.3~8.0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 ml(220~2 0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 d(13~47 d)。术后胰瘘7例,发生率为12.5%(7/56),其中A级胰瘘2例,B级胰瘘4例,C级胰瘘1例。术后重度并发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系膜切缘48例(85.7%)达到R0切除,8例(14.3%)证实为R1切除,无R2切除病例。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23个(14~26个)。结论 TMpE技术在不增加PD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胰腺系膜切缘的R0切除率。
  • 郭佐铭, 孙备
    腹部外科. 2018, 31(5): 326-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肋缘下后腰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在治疗腹膜后广泛坏死型胰腺炎方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腹膜后广泛坏死型胰腺炎接受多切口入路手术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入院时CT检查均显示Balthazar C级或D级。治疗方案遵循"创伤递进"原则,并进行相应调整。定期复查CT以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所有病人术前均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引流液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发病4周内,尽可能延迟手术时间;如发病超过4周,且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病情,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的坏死部位均累及胰周和腹膜后大片区域,需要多切口入路方可达到所有病变部位。中位手术时间为发病后26 d(16~76 d),平均接受手术2.3次。6例病人因腹膜后感染迁延不愈而接受手术,1例病人于术后80 d死于脓毒症,其余5例病人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1例病人因腹腔出血接受手术,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1例病人因进行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接受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40 d死于脓毒症。结论 在"创伤递进"原则下,多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广泛坏死型胰腺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即使一般状态较差的病人也可以承受多次手术所产生的打击。
  • 曹勤, 丁佑铭, 汪斌, 陈晓燕
    腹部外科. 2018, 31(5): 332-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因肝胆管结石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8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ERAS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ERAS组按照加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病人术后1、2、3 d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炎性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营养状态也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恶心呕吐、胸腔积液、胆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及出院后再入院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病人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围术期应用是安全可行的,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能降低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加速病人康复。

  • 殷中强, 邬林泉, 陈楠, 周涛
    腹部外科. 2018, 31(5): 337-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右侧胆管整形后与空肠双吻合在Bismuth Ⅳ型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例高位胆肠吻合口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均诊断为Bismuth Ⅳ型胆肠吻合口狭窄,手术方式为以肝门部为中心的肝部分切除及左右侧胆管整形后分别与空肠行端侧吻合术,将切除狭窄胆管组织进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病变。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或积液3例,胸腔积液3例,胆漏2例,经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均好转;出现手术切口感染3例,给予换药、敞开引流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病例,也未出现胆道出血病例。术后随访1~3年,有12例得到随访,随访期间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复发2例,其中1例术后偶发胆管炎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吻合口再次狭窄病例。结论 Bismuth Ⅳ型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切除狭窄胆管及周围肝组织后,肝断面遗留胆管分支较多,且相距较远,应采用左、右侧胆管分别整形后与空肠行双吻合。
  • 张剑, 杨彦, 刘颜
    腹部外科. 2018, 31(5): 341-3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剂胸腺五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感染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连续收治的97例SAP病人在感染期行常规治疗(对照组,49例)和常规治疗+胸腺五肽(胸腺五肽组,4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胸腺五肽组改良的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下降、C反应蛋白下调,白细胞介素6升高,包裹性坏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下降(P<0.05),而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增强剂胸腺五肽在SAP感染期可促进病人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

  • 朱振新, 杨志奇, 孙振纲, 马经琼
    腹部外科. 2018, 31(5): 345-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处理策略。方法 收集并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近5年腹腔镜胆管探查治疗的536例胆石症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264例,腹腔镜下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59例,经胆囊管胆管探查13例。将8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病人依引流方式的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9例,分别于温氏孔、胆囊窝处放置14F脑室引流管,B组61例,只于温氏孔常规放置一根橡皮引流管,对比两组置管时间、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出现胆漏与T管护理、宣教有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较T管引流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A、B两组病例置管时间分别为(7.1±1.4)d、(6.9±1.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引流效果上,A组19例全部引流通畅,B组出现5例引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术后胆漏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是无法避免的,充分、有效的引流预防措施能保证腹腔镜胆管探查的安全、有效,发挥其微创优势。
  • 陈晓燕, 沈世强
    腹部外科. 2018, 31(5): 349-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的1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分为2组,胆漏组(14例)和非胆漏组(132例),对围术期可能导致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14例(9.6%)病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胆漏,均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愈。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术者经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及术者经验相对不成熟均为病人术后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白蛋白<35 g/L、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及术者经验相对不成熟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纠正不良营养状态,术后精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的概率。
  • 周建刚, 邵荣, 杨波
    腹部外科. 2018, 31(5): 354-357,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武进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6例接受胃癌腹腔镜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抽签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传统方法),ERAS组(腹腔镜+ERAS),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计数评估术后应激反应。通过检测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评估营养状态。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特征和手术结果相似。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病人术后首次肠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少(P<0.05)。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TNF-α外,CRP、IL-6、白细胞计数均先应激上升后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术后3 d CRP、IL-6上升幅度较低(P<0.05),白细胞计数上升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术后3 d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低(P<0.05),并在术后7 d恢复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有利于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应激反应更轻,营养状态更稳定,从而促进术后康复。

  • 李四金, 阙长榕
    腹部外科. 2018, 31(5): 358-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直肠癌合并尿毒症病人临床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并发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术前行电子肠镜、胸腹部CT、盆腔磁共振、肺功能、心脏彩超等物理学检查及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人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行营养评分,并行运动能力的评估。入院后给予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及血液透析。病人均选择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手术,必要时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结果 64例病人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其中根治性手术54例,姑息性手术10例,37例同时行肠造瘘术,术中输尿管损伤2例,骶前大出血1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或全层裂开6例,吻合口瘘5例,肺部感染14例,呼吸衰竭10例,胸腔积液24例,心功能衰竭9例,败血症6例,脑梗死1例,腹腔出血2例。术后5例病人死亡,死因: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败血症1例。55例获得随访,20例病人随访期间死亡,其中1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6例死于尿毒症,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对于尿毒症合并直肠癌的病人,手术风险极高,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术前心肺功能锻炼,加强围手术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确保手术吻合口的高质量,加强抗感染,充分的血液透析,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已不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
  • 兰浩铭, 周猛, 周平, 江斌, 兰明银
    腹部外科. 2018, 31(5): 362-364,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症接受断流手术治疗的389病人进行随访,其中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5例、B级44例。据手术方法分三组: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157例;脾切除加食管下段吻合器横断吻合组139例;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组93例。结果 389例病人中无手术死亡和近期再出血。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占8.0%。术后随访389例,随访12~52个月。术后1~3年内,行钡餐和胃镜检查,断流手术后再发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4.9%(19/389)。其中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57例,有15例(9.6%)表现为中重度曲张;行脾切除加食管下段吻合器横断吻合组139例中仅有4例(2.9%)表现为轻度静脉曲张;行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组93例均无再发静脉曲张。结论 三种断流手术中接受脾切除+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术的病人均未再发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疗效。
  • 李伟涛, 翟淑萍, 章小兵, 苑伟, 张北平, 王百林
    腹部外科. 2018, 31(5): 365-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肝门部血流阻断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150只,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缺血再灌注通腑泻热方中药组(TCM组,n=75)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trol组,n=75),各组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 h分成3个亚组,各亚组25只大鼠,在各时间点抽取两组大鼠下腔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结果 TCM组和Control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后1、3、6 h的IL-6(ng/L)的表达分别为:39.68±1.10、22.73±1.85、35.83±3.41和47.7±0.35、48.22±0.66、41.29±1.29;CAT(U/mgprot):78.17±1.26、168.89±2.18、245.33±3.85和59.20±2.24、68.79±3.08、82.86±4.33;MPO(U/克组织湿重):8.66±1.07、16.15±1.45、25.96±3.01和16.84±1.28、36.51±2.03、55.99±4.70。与Control组相比,TCM组在3个时间点IL-6、MPO含量降低,CA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抑制急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如IL-6及MPO的释放、以及保护CAT活性,加速氧自由基清除,以此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综述
  • 张家宁, 周伟平
    腹部外科. 2018, 31(5): 369-3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的肿瘤,多数病人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而化学治疗(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胆管细胞癌一线的化疗药是以吉西他滨为主,从目前研究来看,吉西他滨在CCA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非编码RNA(ncRNAs)介导的耐药、特定编码基因介导的耐药、信号通路异常介导的耐药以及上皮间质转化介导的耐药。
  • 王恒雨, 尚现章, 张杰
    腹部外科. 2018, 31(5): 372-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远端胃切除术是临床开展较为广泛的术式,其主要包括: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和Roux-en-Y式三种术式。除此之外,为了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一些新的术式成为研究的热点,包括:Billroth Ⅱ式+Braun吻合;uncut Roux-en-Y;空肠间置;双通道;空肠储袋;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等。目前对于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总的来说,应该在不违背消化道重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
  • 短篇论著
  • 慕晓龙, 王俊秋
    腹部外科. 2018, 31(5): 376-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十二指肠重复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6年8月腹腔镜诊治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患儿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于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胰漏、肠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的应用为儿童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腹腔镜下治疗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具有可行性,避免开腹探查的大创伤,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

  • 单海峰, 朱麟, 季政一, 李继坤
    腹部外科. 2018, 31(5): 378-3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大网膜扭转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例嵌顿疝合并大网膜梗死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人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腹部CT检查后,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行嵌顿疝松解、大网膜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再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结论 腹股沟疝合并大网膜扭转是普外科罕见的急腹症,B超和CT检查提高了诊断率,腹腔镜手术不仅在诊断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可开展有效治疗。但是否行Ⅰ期疝修补术,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