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2
  

  • 全选
    |
    述评
  • 肖永胜, 郭磊, 周俭
    腹部外科. 2021, 34(1): 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但是其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严重限制了病人生存率的提升。新辅助治疗能够通过术前干预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此文将对肝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肝癌诊治带来新的启发。
  • 专题论坛
  • 徐向上, 曹志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得益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等的进步,胃癌在发病机制研究、分子分型以及靶向治疗等方面有不小的突破。借助于最新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评判胃癌病人预后以及对药物或者治疗的反应性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光学和物理学的进步推动了内窥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中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广泛开展,高清3D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使用推动了一系列新的手术方式和理念的出现,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又推动了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在胃癌领域的推广。而这些精确诊断、靶向治疗、微创手术、ERAS、精准预判预后均体现了精准医学的精髓,推动着胃癌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进步。
  • 朱峰, 龚剑峰
    腹部外科. 2021, 34(1): 10-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康复是指对择期手术病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病人的功能储备以应对手术应激,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自预康复理念提出以来,在腹部外科已有较多应用。该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预康复的发展、应用现状、有效性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王锦, 王立明
    腹部外科. 2021, 34(1):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腹部外科手术涉及部位解剖复杂,血管丰富,术中病人变异较大,手术难度大,一直是微创外科的难点。科技创新的发展,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很好地助力了腹部外科再上微创新台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由于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三维手术视野,能自动消除生理颤动,手术器械手臂能自由灵活旋转达到传统机器无法完成的部位和角度,有效突破了传统腹腔镜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损伤和出血,使得治疗更高效、更安全,加快了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秉承了手术"精细化、个体化、微创化"的宗旨,因此,利用手术机器人开展腹部高难度复杂手术也是国内外手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积极开拓和升级微创新空间,重视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让更多病人获益。
  • 王引晗, 解智博, 杜顺达, 毛一雷
    腹部外科. 2021, 34(1):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以肝细胞中脂肪过多积累为标志,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其中NASH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除肝活检之外,并无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也无精准治疗NASH的药物。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随着近年的研究进展,NASH的发病机制愈渐清晰,联合多种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模型也逐渐被采纳,许多针对新靶点的药物陆续进入有效性评估阶段。这使得NASH治疗的前景更加乐观。
  • 逯雨轩, 崔云甫
    腹部外科. 2021, 34(1): 2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为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术式。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尝试探索改良术式以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等来改善病人预后。其中动脉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较广,受到极大关注。此文对近年关于应用动脉优先入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卢伟, 葛雨杭, 袁文正, 付涛
    腹部外科. 2021, 34(1): 26-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10年英国外科医生报告完全切除小网膜囊以来,胃癌根治术常联合小网膜囊切除术以减少癌症复发的发生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根治术联合小网膜囊切除术并未对胃癌病人的预后产生益处。此文就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联合小网膜囊切除术目前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李佳启, 宿华威
    腹部外科. 2021, 34(1):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因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势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在诊断与治疗的同时会发生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其中,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术后少见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尽早处理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其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作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内外的治疗进展,对ERCP术后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论著
  • 丁平安, 杨沛刚, 田园, 林叶成, 郭洪海, 刘洋, 张志栋, 王冬, 李勇, 赵群
    腹部外科. 2021, 34(1): 3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危险因素,建立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 收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的2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腹腔镜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500 mL生理盐水冲洗),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225例胃癌病人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细胞学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cT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cN分期)以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19-9(CA19-9)的表达情况均是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为cT4a~cT4b期[OR=20.954,95%置信区间(CI):(1.610,12.651),P=0.020];CEA表达阳性[OR=7.695,95% CI(1.307,8.669),P=0.001];CA72-4表达阳性[OR=7.551,95%CI(2.255,25.283),P=0.001];CA19-9表达阳性[OR=3.317,95%CI(1.011,10.883),P=0.048]。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方程:logit (p)=-7.088+3.042×X1(肿瘤浸润深度)+2.041×X2(CEA)+1.199×X3(CA19-9)+2.022×X4(CA72-4),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P=0.61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44[95% CI(0.751,0.936),P=0.000]。病人术前肿瘤浸润深度为cT4a~cT4b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表达阳性其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风险评分分别为3、2、2、1分,病人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概率:评分≥4分者为19.44%,评分<4分者为4.94%。结论 进展期胃癌病人CEA、CA72-4、CA19-9水平升高以及浸润程度为cT4a~cT4b期则提示可能存在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同时联合上述指标建立风险评分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进展期胃癌病例中发生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高风险病人。
  • 吴轲, 古俊楠, 曹英豪, 邓胜和, 刘科, 李航, 张冬菊, 王继亮, 陶凯雄, 蔡开琳
    腹部外科. 2021, 34(1):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使用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以及内镜下治疗的28例病人资料。结果 28例病人包括直肠癌术后15例、左半结肠癌术后3例及右半结肠癌术后10例。上述病例均完成急诊内镜检查并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仅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因合并吻合口漏经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最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余27例吻合口出血病人均经过内镜止血成功。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出血,内镜诊疗并未导致术后吻合口漏及穿孔。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方案,不增加吻合口出血、穿孔及漏等风险。术后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在病人出血后8 h内行急诊内镜是非常关键的诊治措施。
  • 黎华丽, 程煌荣, 杨超, 郑勇斌
    腹部外科. 2021, 34(1): 44-4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病人肠系膜癌结节(tumor deposit,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病人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并对TD有无以及根据TD 的截断值(cutoff值)分组的病人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D阳性、T3~4期、N1和N2期、神经侵犯阳性、癌胚抗原(CEA)阳性以及肿瘤病理分化为低分化是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TD 的cutoff值分组行生存分析,发现TD数目总体上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呈负相关,且TD数目4~5组病人死亡风险较TD1~3组高[HR=7.596,95%CI(3.147,18.333),P<0.01],TD≥6组病人较TD4~5组病人更高[HR=41.976,95%CI(12.343,142.754),P<0.01]。结论 肠系膜TD为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且不同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不同,简单将TD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划分至N1c期或许不能精确地评估病人预后。
  • 李霖, 刘雁军, 张元川, 杨华武, 李云涛
    腹部外科. 2021, 34(1):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保肛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1 5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性别、年龄、术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资料,分析术式等不同因素对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594例病人中术后出现并发症者372例(23.34%),其中吻合口瘘186例(11.67%),占所有并发症的50.00%。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BMI)≥25.0 kg/m2[OR=1.539,95%CI(1.164,2.093)],糖尿病[OR=1.612,95%CI(1.188,2.117)];保护因素为:血清白蛋白≥35.0 g/L[OR=0.672,95%CI(0.283,0.841)],吻合口肛缘距离≥5.0 cm[OR=0.605,95%CI(0.237,0.894)];手术方式非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BMI、糖尿病、血清白蛋白及吻合口肛缘距离有关,临床上可注意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 李志超, 梁勇, 张亚飞, 李凯
    腹部外科. 2021, 34(1):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6年5月至2019年11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术后1个月仍未消退(Ⅱ型及以上血清肿)病人15例,彩超引导下抽空液体后注入聚桂醇后疝气带局部加压包扎。结果 15例病人中13例1次注射后治愈,2例1次注射后1周复查为有效,再次聚桂醇注射,1周后复查治愈。治疗结束后随访1、3、6个月无复发。局部胀痛明显减轻,无局部红肿、发热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治疗中效果好、安全。
  • 余向南, 代佳豪, 陶凯雄, 王征, 王国斌
    腹部外科. 2021, 34(1): 57-6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收治并行手术的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年龄组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共纳入2 355例直肠癌病人,年龄范围为21~90岁,中位年龄58岁;男性1 433例(60.8%),女性922例(39.2%),男女性别比约为1.55∶1。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直肠癌病人在性别、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N分期、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肿瘤大小、分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T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青年直肠癌病人中女性病人比例更高、肿瘤更大、分期更晚、病理分化更差,低位直肠癌比例更高。
  • 候泽健, 胡明道, 陈鹏
    腹部外科. 2021, 34(1): 61-67,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胆囊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实验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案例系列研究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年12月。由两位学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205例病人。结果显示: (1)1、2、3、5年生存合并率分别为56.3%、26.4%、9.3%、6.6%。(2)R0亚组分析:通过合并率来看R0切除与非R0切除1、2年生存率基本相同,但R0切除的5年生存率比非R0切除高出很多。(3)病理Ⅳ、Ⅴ亚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总的复发率分析,手术复发合并率为71.2%;亚组分析示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为胰瘘、腹腔感染、肝衰竭等,而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不尽相同。结论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总体有一定价值,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王亚飞, 靳丁丁, 狄华明, 马建文, 赵勇, 田明国, 杨勇
    腹部外科. 2021, 34(1): 6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支架引流术(LC+LCBDE+支架)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即EST+LC)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9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LC+LCBDE+支架,45例行EST+LC,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支架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LC+LCBDE+支架术比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
  • 刘宇峰, 刘少杰, 任镜清, 罗辉兴
    腹部外科. 2021, 34(1): 72-7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手辅助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治疗侵犯食管下段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流程,为该病治疗提供一种更为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间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住院确诊为侵犯食管下段的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并行手辅助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治疗者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辅助腹腔镜联合胸腔镜组8例,年龄为(62.9±2.8)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60.6±31.3)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5±15.8) mL。出现胸腔积液1例,经胸腔引流后治愈,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淋巴漏、吻合口狭窄、胰漏、腹腔积液,术后排气时间(3.9±0.8) d,术后住院时间为(9.0±1.5) d;术后随访至2019年12月,随访期间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 在严格选择病人的基础上,经过术前准确评估受侵犯的食管长度,手辅助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治疗侵犯食管下段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目上均能够达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操作规范要求,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易在基层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该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究。
  • 短篇论著
  • 杨子祯, 孙玲玲, 王建红
    腹部外科. 2021, 34(1): 7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立鑫, 佘定章, 杨富民, 王中文, 杨古秦, 戈佳云, 唐波, 王琳
    腹部外科. 2021, 34(1): 78-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小磊, 张士亮, 胡耀炜, 段科行, 孟珊珊, 魏锋
    腹部外科. 2021, 34(1): 80-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坤, 赵平武, 王德良, 王晋, 黄正红, 李建波, 赵攀, 白斗, 赵江映
    腹部外科. 2021, 34(1): 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