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2
  

  • 全选
    |
    目次
  • 腹部外科. 2023, 36(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笔谈
  • 廖威, 张必翔, 朱鹏
    腹部外科. 2023, 36(1): 1-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30年来,肝脏微创手术取得了巨大发展,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有望解决一系列腹腔镜手术所面临的难题。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在开腹及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基础上,根据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改进和优化工作,是传统微创手术安全、可行、有效的替代方式。该文对机器人治疗早期肝癌的适应证、手术策略、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肿瘤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何琪, 丁震
    腹部外科. 2023, 36(1): 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肿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生的挑战之一,与传统影像学相比,超声内镜对于不同类型胰腺肿瘤的鉴别往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在临床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也为进一步明确胰腺占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病理信息。另一方面,基于超声内镜基础上所发展出的介入治疗,如超声内镜引导下消融术等,也为胰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文从超声内镜对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对不同类型胰腺肿瘤的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做一评述。
  • 论著(肝胆胰疾病微创治疗专题)
  • 李勇坤, 尤楠, 王峥, 吴柯, 李靖, 郑璐
    腹部外科. 2023, 36(1):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良衰弱指数(the 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5)预测老年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为病人的围手术期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年龄≥65岁、接受LH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mFI-5评分变量及术后并发症信息。根据mFI-5评分分为衰弱组(mFI-5≥2分)与非衰弱组(mFI-5<2分)。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出血、肺部感染、肝衰竭。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26.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衰弱对老年LH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结果 衰弱组为26例(28.89%),非衰弱组为64例(71.11%)。两组病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FI-5组成因素的比较上,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炎病史、非独立功能状态、2型糖尿病病史、术前30 d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以及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史5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年龄、性别、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血清白蛋白,切除范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LH病人出现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OR=3.789,95%CI(1.167,12.300),P=0.027],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非衰弱组显著增高[OR=3.617,95%CI(1.114,11.745),P=0.032]。对各并发症分别分析,结果显示:mFI-5≥2分是术后肝衰竭[OR= 8.979,95%CI(1.261,63.950),P=0.028]及肺部感染[OR= 5.392,95CI%(1.102,26.39),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并不是术后出血及胆漏的危险因素。结论 mFI-5是预测老年LH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有效评估工具,mFI-5评分≥2分可作为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指标。
  • 周永志, 杨广超, 李中宇, 孟展志, 王明远, 李林强, 宋宣, 麻勇
    腹部外科. 2023, 36(1): 17-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机器人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肝血管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及肝血管瘤病人资料。共纳入肝癌病人145例,机器人组32例,腹腔镜组113例;纳入肝血管瘤病人229例,机器人组55例,腹腔镜组174例。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肝功能、术后凝血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结果 在肝癌病人治疗过程中,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195.0(150.0,268.3) min比270.0(195.0,350.0) min],术中出血量更少[75.0(50.0,187.5) mL比100.0(50.0,300.0) mL] ,中转开腹率低[0例比17例(15.0%)],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100 547.8±17 176.0)元比(84 771.4±19 856.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肝血管瘤病人治疗过程中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短[155.0(130.0,195.0) min比215.0(165.0,285.0) min],术中出血量更少[50.0(20.0,100.0) mL比100.0(50.0,200.0) mL],住院费用相对较高[80 674.0(75 393.0,86 222.0)元比70 648.9(61 129.9,80 032.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肝癌及肝血管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机器人肝切除术较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更多优势,诸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而且机器人手术优势在肝癌手术治疗中体现更为明显。
  • 程志祥, 尹玉春, 江平, 孙权, 袁玉峰, 刘志苏
    腹部外科. 2023, 36(1):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 PTCS)取石术在治疗老年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中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一期扩张法PTCS取石术治疗的61例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及对照组(<60岁),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情况等,并进一步对老年组内不同年龄段病人的手术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34例,对照组27例,老年组年龄为(70.3±6.7)岁,对照组年龄为(46.8±10.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有基础疾病率为47.1%(1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与对照组间PTCS穿刺成功率(97.1%比96.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9.3%比14.8%)、结石清除率(88.2%比88.9%)及PTCS术后住院时间[(6.53±5.18) d比(7.61±5.20) d]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内不同年龄段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复杂,但行PTCS术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结石残留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对于无法或不宜行常规手术的老年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一期法PTCS术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 崔静, 杨明, 陈韬羽, 周颖珂, 王博, 周伟, 殷涛, 吴河水
    腹部外科. 2023, 36(1): 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器官功能的局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胰头肿物16例(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3例),胰腺颈体肿物7例(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1例),胰体尾肿物5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2例)。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60~4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50 mL,肿瘤直径为2~8 cm。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6例,C级胰瘘1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2例,胃瘫1例,腹腔出血2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胰颈体肿物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8个月,未发现继发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0.9 d。术后病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5例、G2级2例、G3级1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神经鞘瘤1例,先天性真性囊肿1例。结论 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可有效保留病人器官功能,是一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王子承, 尹新民, 李云峰, 廖春红, 吴一飞, 朱斯维, 蔡荣耀, 徐威, 谢旺, 何湘玉
    腹部外科. 2023, 36(1):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例接受腹腔镜陈氏胰肠吻合法的胰腺中段切除病人资料,统计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肿瘤最大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胰瘘发生率,并随访术后有无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383.2±82.8) min(225~485 min);术中出血量为(190.9±151.4) mL(50~400 mL);无术中及术后输血病例;肿瘤最大径为(3.43±0.96) cm(2.30~5.50 cm);术后住院时间为(17.4±7.8) d(8~34 d);术后胰瘘分级:生化漏8例,B级胰瘘3例,无C级胰瘘;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统计: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G1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7~23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病例;无病例出现胰源性糖尿病或既往糖尿病加重,无病例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状。结论 经过术前及术中的充分评估,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应用陈氏胰肠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 束越, 施舒鹏, 常久翔, 曾陶飞, 何浩, 尹大龙
    腹部外科. 2023, 36(1): 40-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103例肝细胞癌且患有乙型肝炎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手术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结果 103例病人均成功施行了肝切除手术,其中开腹手术50例,腹腔镜手术53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各收集腹腔镜组病人30例和开腹组病人30例基线资料情况。匹配后,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情况: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阻断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中肝切除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范围肝切除占比:13.3%(4/30)比46.7%(14/30),P=0.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3±118.5) mL比(238.3±184.1) mL,P=0.010]。术后情况:两组术后输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4.1) d比(11.0±4.4) d,P=0.047]。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安全可靠。
  • 张正乐, 赵传兵, 李汉军, 熊星铖, 张瑶, 陶京
    腹部外科. 2023, 36(1):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D)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PTGD治疗的3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穿刺前后炎症指标、危重症评分、肝功能指标改变以及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局。结果 34例病人,轻症急性胰腺炎9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穿刺成功率为100%。病人穿刺前与穿刺后1周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5.58±7.62)×109/L比(11.06±6.45)×109/L,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13.76±7.34)×109/L比(9.11±6.15)×109/L,P=0.003],降钙素原[M(P25,P75),1.10(0.42,3.19) μg/L比0.39(0.17,1.12) μg/L,P<0.001],C-反应蛋白[(154.35±86.15) mg/L比(78.51±61.30) mg/L,P<0.00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2.68±1.15)分比(1.26±1.11)分,P<0.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5.59±3.20)分比(3.56±2.78)分,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79±3.08)分比(7.74±3.01)分,P<0.001]。其中,22例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穿刺前后以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123.93±92.89) μmol/L比(70.70±61.55) μmol/L, P=0.005],直接胆红素[(93.00±70.22) μmol/L比(54.50±49.08) μmol/L, P=0.005],谷丙转氨酶[(108.09±87.18) U/L比(28.73±13.59) U/L, P<0.001],谷草转氨酶[(134.00±123.81) U/L比(34.36±14.16) U/L,P=0.001]。有2例(5.88%)穿刺后发生脱管,无出血及胆瘘;2例(5.88%)病人最终死亡,死亡原因为后期胰腺坏死合并复杂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TGD作为过渡手段,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的病人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
  • 丁兵, 万文武, 张瑜, 张勇, 钟超, 蒋辉
    腹部外科. 2023, 36(1): 5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对胰头癌病人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胰头癌病人7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LPD组(33例)和OPD组(39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的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 、CD4+/CD8+)、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切缘阳性率、清扫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 、CD4+/CD8+)以及炎症反应(WBC、PCT、IL-6)和疼痛因子(PGE2、5-H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PD与OPD治疗胰头癌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PD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疼痛因子影响小。
  • 论著(临床研究)
  • 黄波, 薛刚, 张彦标, 黄茜, 李先慧
    腹部外科. 2023, 36(1): 5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严重的腹部外伤后继发腹壁缺损及感染的修复策略和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例腹壁巨大缺损伴严重创面感染及腹腔或盆腔脏器外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临时封闭腹腔后外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持续冲洗及引流;待感染控制及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拆除临时覆盖的异种ADM;选择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腹壁缺损后外用VSD敷料进行固定、引流,以保证皮片存活。结果 7例病人经过2~4次清创及VSD治疗后,腹壁感染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创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拆除临时覆盖的异种ADM后见其深面外露脏器均有网膜组织及肉芽组织覆盖,所有创面移植的自体刃厚皮片均一期成活,完全封闭创面。7例病人最长随访14个月,尚未出现需要外科干预、修复的严重腹壁疝。结论 对于严重的腹壁缺损伴感染病人,尽早地控制感染及封闭创面是挽救病人生命、防治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利用异种ADM联合VSD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保护腹腔脏器,从而能够尽早通过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是救治该类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 罗文, 王勇, 段鑫, 石念, 武英翔, 杜晨阳
    腹部外科. 2023, 36(1): 6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腹腔镜联合开腹杂交手术修补方法(Dual Lap)治疗成人复杂造口旁疝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采用开腹经腹壁修补和腹腔镜修补相结合的杂交手术修补方式(即Dual Lap术式)治疗的21例成人复杂造口旁疝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63.6±5.2)岁(51~78岁);其中膀胱癌术后回肠代膀胱造口病人3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15例,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2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1例;嵌顿性造口旁疝6例,复发造口旁疝4例,合并腹壁切口疝11例。结果 21例病人Dual Lap杂交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探查造口旁疝疝环直径为(6.8±1.7) cm(3~15 cm),切口疝疝环直径为(4.8±1.3) cm(3~7 cm),手术修补时间为(100.7±21.5) min(90~140 min);术中无肾脏、输尿管及肠管损伤;术后72 h内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的病人8例,使用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8.1±2.7) d(7~13 d);术后7 d时所有病人均未见肠梗阻、肠漏、局部血肿及伤口感染发生,术后伤口脂肪液化2例,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11.6±4.2)个月(12~48个月),所有病人均获随访,术后均未见肠梗阻,未见造口疝及切口疝复发,未见造口肠管脱垂、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结论 新型Dual Lap术式是治疗成人复杂造口旁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 综述
  • 吴淑宁, 王存川, 董志勇
    腹部外科. 2023, 36(1): 6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重代谢手术作为一种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疗效评价也日益得到业界学者的重视。以往,由于其评价指标体系不一、综合性不强,难以对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病情、不同年龄的减重代谢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目前,减重代谢手术疗效虽已从较为单纯的降低体重、改善肥胖合并症逐渐转向结合生活质量量表、功能评估量表实施评价,但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等社会学指标仍被忽视。因此,构建一套综合、全面的减重代谢手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杰瀚, 黄子越, 鲍浩霖, 余良, 崔云甫, 徐艺
    腹部外科. 2023, 36(1): 6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居于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一直是推动HCC病人个体化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措施。非编码RNA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因其调控基因表达而在HCC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HCC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探讨也不鲜见,然而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外泌体是一类纳米级胞外囊泡,可携带蛋白质、核酸(包括非编码RNA)等信号,广泛参与HCC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通讯,同时其稳定的结构进一步赋予其所包含的分子强大的诊断潜力。近年来,HCC中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生物标志物功能的探索逐渐兴起,显示出较高的应用潜力,该文旨在对外泌体非编码RNA作为HCC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进行综述。
  • 短篇论著
  • 成志锋, 吴延诲, 韩仕瑶, 张必翔, 朱鹏
    腹部外科. 2023, 36(1): 7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病例的特点,总结HAS病人的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22年6月19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的1例60岁女性罕见HAS病人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病人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体检发现肝占位3 d"入院,上腹部增强CT:肝左叶及右叶团块灶,多考虑肿瘤性病变,转移瘤不除外。胃大弯侧胃壁团块灶,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无痛电子胃镜示:胃窦后壁新生物。于2022年6月2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肝S6、S7段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D2)+毕Ⅱ式胃肠吻合术+空肠侧侧吻合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考虑为HAS合并肝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确诊HAS;术后恢复良好,第10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范围内(4.3 μg/L)。结论 (1)HAS是一类特殊的原发性胃癌,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分化特征的胃恶性肿瘤。(2)大多数病例合并甲胎蛋白升高,且其预后较普通胃癌差,平均生存期为10~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2.5%和8.3%。(3)早期治疗主张根治性手术,中晚期以化疗+介入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为主;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目前化疗方案多种: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表阿霉素+顺铂、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紫杉醇等,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鲜有术后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可参考胃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方案。